原作者:伊萬.魯德曼, 西京浪子翻譯
前幾年買了一臺二手的Yashica Mat-124G,一直找不到有關光學性能方面的資料,雖試拍過,但心里沒有量化的感覺。新泰科儀器INTEKE.CN后來在網上找到這篇測試文章,讀后覺得確實對實際拍攝有幫助。近來發現無忌資料里沒有這款相機的類似測試,就把它翻成中文發上來供大家參考。順便說一句,這款相機成像不錯,但畢竟年代太遠,停產快有二十年了吧?機械方面的隱患不容忽視,我這臺是從四、五臺里挑出來的,雖沒有什么問題,但只有八成新(光圈、速度撥輪都磨出金屬了),其他幾臺有的有九成新,但或多或少機械方面總有些疑問,例如,快門按下后要等七、八秒才復位等等。總之,我翻譯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推薦大家購買這款相機,而是希望此文能對那些已經擁有這款相機的朋友在對其光學性能的掌握上有所幫助,特此聲明!
在整理此文時,發現按原來的地址已找不到該文了。所以這里無法提供原文的鏈接,特向讀者及原文作者致歉。我的英文很普通,雖然不能“傳情”但希望能夠“達意”,敬請大家指正并向原文作者伊萬.魯德曼先生謹致謝意!
最近我得到一臺二手的Yashica Mat-124 G,很快就注意到我的照片在清晰度方面的變化取決于光圈的設置,在f3.5-4拍攝的照片有一點軟,而在f11拍攝的照片幾乎要從畫面中跳出來。由于對測試的偏愛,而且整個周末一直下著該死的雨,我決定拍上一卷來尋找一些定量的數據。
我的Yashica Mat-124 G 處于滿負荷狀態,光學系統沒有任何毛病。攝影鏡頭是4片的 Yashinon 80mm/ f3.5 鏡頭,它通常被看作是蔡司天塞鏡頭的拷貝,盡管這一點我無法證實。
為了進行測試,我在一面垂直的墻上安置了美國空軍1951型分辨率測試標板(USAF 1951 Style Rasolution Targets),相機固定在三角架上,從鏡頭前端測量至測試標板,相距3.2 m,測試標板用一盞500瓦鹵素影室燈照明。通過自拍開啟快門。調焦按普通方式:使用相機上的取景器和取景放大鏡。測試膠片使用柯達T400 CN 黑白膠片(C-41處理工藝)——如果使用類似Tech pan或者T-max 100那樣的膠片可能是個比較好的選擇,但是我手頭只儲存有這種膠片。底片在漫射光透射下用雙目顯微鏡判讀。
底片上的測試標板圖像,其測量尺寸直接決定了放大率。放大率則影響著可分辯的柵格,一如三條線被兩條空白分開那樣。
測試在所有光圈下的距離均為D=3200mm。取景器的取景視野也在測試標板上用黑色的帶子標出,以便測量取景范圍。
結果:
分辨率:(線/毫米)
距離3.2米 放大率1/39.6
f值 |
中心 |
四角 |
3.5 |
35 |
25 |
4 |
44 |
29 |
5.6 |
63 |
32 |
8 |
63 |
44 |
11 |
79 |
50 |
16 |
71 |
50 |
22 |
56 |
44 |
32 |
35 |
35 |
底片的曝光尺寸:高56.1mm,寬56.9mm。在距離3.2m時,曝光底片超出取景器視野的幅度:頂部4.5mm,左側4.1mm(攝影師的左側,面向被攝物),右側4.1mm,底部2.1mm。即水平取景范圍為86%,垂直取景范圍為88%,總面積取景范圍為76%。相距3.2m時,取景器的視野為203cm高、198cm寬。
注釋:
在連續的分辨率標板間有一個12%的“步長”,它相當粗糙,這會錯誤的導致讀出率降低,因為我寧愿保守也不愿去精確的估計。例如,有一個明顯可見的差異,f5.6和f8時,盡管都報告了中心達63 線/毫米的最佳分辨率,但在f8,我猜測多半接近67或68線/毫米,但不能清楚地分辨下一個標板(71線/毫米)。
實測尺寸為11英寸(27.9cm)的一張紙(即中心分辨率標板),在底片上為0.706cm。這樣得出一個近似的放大率為1/39.6。
整卷底片有些曝光不足——我使用相機內設的測光表,而且被攝物是白墻上的測試標板照片。因此我又重新做了一遍,增加曝光一或兩級光圈。由于曝光增加,判讀底片容易了一些,并且可能使1或2個測量值上升至另一個比較高的等級。
我會把這個結果謹慎地同其他地方已經報告和公布的結果進行全面的對比,測試方法、樣本相機、底片的判讀,等等,都會有所不同。這里,我進行測試的特殊目的在于:就分辨率如何隨光圈的設置而變化建立一個定量的感覺,而不是創造任何有關光學系統質量的特殊方法來制造相機。
這個結果印證了我的觀察,我在f8~f22拍攝的照片明顯比f3.5~f4拍的照片銳利。其他人也已就天塞型公式鏡頭的這種特性作出了評論。顯然,如果需要最大的銳度和細節,那用f11和f16拍攝是很有利的;如果拍攝人像,則可首選略微軟焦的效果。你可以向光圈范圍內的任意一端選擇,這取決于景深和所要求的快門速度。同樣讓我感到驚奇的是:非常高的最大分辨率和非常寬的光圈調節范圍。通常用中畫幅取代35mm相機的動機是為了獲得較好的分辨率以便能作較大尺寸的放大,這里的數據對此是很有幫助的。
【譯者附言】
1.由于測試的諸多方面與我們常見的測試有所不同,如測試方法(我們現在常見的用B門,閃光燈)、測試用膠片(現多用T-max 100)、放大率(國標規定120相機鏡頭的測試放大率為1/30)、選用的測試標板等,所以其所測得的分辨率數值與其他鏡頭測試的結果無法直接比較(即不能僅憑這樣的比較去和其他鏡頭論高低),但其分辨率數值分布的趨勢(即作者此次測試的目的)則不受影響。測試方法和條件與現在比雖不夠理想,但測試結果足以說明該鏡頭的表現確實不俗(盡管它僅僅是4片3組的天塞結構)。
2.該測試沒有對不同反差和不同像場的分辨率進行測試,這一點需要使用者在實拍中去掌握。